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玉清):《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12月1日在意大利北方城市米兰开幕,包括中国在内的188个缔约方的政府代表和环境专家等4000多人与会。分析人士指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仍将是这次讨论气候问题的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但这一议定书在本次大会上“生效”的前景黯淡。
1992年5月9日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框架公约》),是全球第一个旨在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而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则为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期间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规定了各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根据规定,该协定书只有得到55个以上国家的批准,且这些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5%才能生效。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该议定书,但其中有减排义务的国家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占当年全球排放量的43.9%,因而该议定书至今仍未生效。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大户美国曾在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在2001年,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使《京都议定书》面临流产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17%的俄罗斯是否批准这一协议,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次《框架公约》米兰缔约方大会将评估国际社会近年来在与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作斗争方面取得的进展,同时制定未来几年中相关的全球议程,促使各国政府针对气候变化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包括敦促对《京都议定书》生效也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俄罗斯尽早批准议定书。
大会主席、匈牙利环境保护和水资源部长米克洛什·派尔沙尼在大会开幕式上希望国际社会重视使人类未来面临的共同危险,呼吁公约各缔约方面临全球环境变化的共同危险,继续致力于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分析人士指出,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目前并不急于批准《京都议定书》。一方面,俄罗斯国内对《京都议定书》的作用看法不一,主流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对遏制全球变暖影响不大,但却会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俄罗斯将于明年举行大选,俄总统普京也无意在这种情况下讨论《京都议定书》。因此,俄罗斯不太可能在这次会议上宣布核准《京都议定书》。
但是即便如此,许多热心于推动《京都议定书》尽早生效的国家仍然寄希望于俄罗斯明年能批准《京都议定书》。大会东道国意大利的环境部长阿尔泰罗·马泰奥利表示,虽然他已基本排除俄罗斯在这次会议上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可能性,但仍然对俄罗斯在明年批准《京都议定书》充满信心。大会主席派尔沙尼在开幕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目前大多数缔约方仍对俄罗斯履行其责任寄予厚望。
舆论认为,虽然这次为期12天的大会在《京都议定书》的生效问题上可能不会有所突破,但与会各方还是会围绕《京都议定书》展开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讨论,以期为《京都议定书》注入新的活力。按照计划,与会者将在本周内集中讨论一些在与《京都议定书》有关的技术问题,10日至11日,来自近80个国家的环境部长还将出席大会的高层会议。
来源:
国际在线
|
来源:上海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