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10年世博会环境后评估报告

11月2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内罗毕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全球公开发布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后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第三方独立开展的评估,旨在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估世博会筹备、运营以及后续利用全过程带给上海、乃至中国深刻而广泛的社会环境效益,积极总结世博会的宝贵经验,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城市提供示范和借鉴。整个报告调研、评估和编写历时一年多。
    报告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尽可能应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别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环境规划、管理和交流,环保技术及体系,空气质量影响,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评估,并充分总结了世博经验及其对上海市“十二五”发展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上海及其他发展中城市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建议。
    报告客观地评价了为期六个月的上海世博会在举办期间及举办后对上海和周边地区所产生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报告充分肯定了上海市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所做出的卓越努力和上海市及周边地区迎世博所建立的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认为上海市以世博会的筹备为契机,全面提升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报告指出世博会为全球提供了一个展示、探索并评估大量绿色理念、科技和实践的高效平台,为中国及上海提供了开发本地技术,并考察、学习世界先进经验的宝贵机会。同时报告也客观评价上海城市的未来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世博会后进一步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确保在城市建设、环境改善及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不断创造新的、更多的成果。
    报告对上海市政府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表示充分认可。上海以世博会的筹备和举办为契机,加速推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将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迈进。在世博会闭幕之际,所有参会者共同发表的《上海宣言》明确指出了所有城市及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号召全人类为应对严峻挑战采取联合行动。
    报告主要的建议包括:在能源及工业领域,建议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对高能耗企业或项目实施能源消费及碳排放总量控制;在建筑及交通领域,建议加强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并优先考虑建筑材料的减量化及循环材料的直接再利用;继续推行“公交优先”政策,并进一步鼓励个人及集体主动抵消出行碳排放;在水资源及固废管理领域,建议大力鼓励雨污水的综合利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工业及农业水污染防治;通过建立市政垃圾分类收集及运输系统,并强化从生产源头减少包装、及装修材料减量化等要求,鼓励并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化;在空气环境质量改善领域,建议完善现有空气污染指数(API)评价系统,加强对PM2.5、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监测研究;进一步强化实施世博会期间所采取的控制工地扬尘和田间焚烧等策略;发展完善有利于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的交通管理策略;在长三角地区开展更为密切、力度更大的协调合作;在城市规划及管理能力提升领域,建议在世博园区及周边地区的后续利用中延续低碳世博的理念和最佳实践;在城区、园区以及大型项目建设规划过程中,切实将“低碳”作为评价指标之一,更加综合有效地统筹各类政策目标;在公众意识提升领域,建议坚持探索有最佳教育宣传引导效果的方式方法,持之以恒的关注和投入,努力将精神、道德、伦理的支撑渗透到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中,循序渐进地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自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以来,上海市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开展了多项合作。在世博会筹备期间,双方共同编制发布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色指南》、《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评估报告》等重要引领性文件,为促进办成一届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健康安全、和谐自然的“绿色、低碳世博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合作处)

来源:上海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