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5月22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渝北区生态环境局和广安市人民政府、广安市生态环境局共赴川渝高竹新区调研,共商川渝两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有关推进事项,精准推动毗邻地市区县合作向纵深发展。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霆,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马强;广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李韶旭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参加了调研。
调研组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高竹新区整体规划及建设发展情况,园区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困难。在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就“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管理情况及跨省市转移需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放管服”改革、“生态环境领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共谋合作双赢,共商绿色发展,建立了常态化联动机制,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明确表示加强对高竹新区大气、土壤、固废危废环境污染防治的政策支持、技术帮扶和指导服务,助力高竹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四川广安成为全国唯一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要以高竹新区为小切口,推动大合作,开展川渝合作“先行先试”试点。一是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以近带远”,与重庆市渝北区共同探索建立跨区域“无废城市”协同共建、资源耦合的新机制。二是落实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高竹新区作为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跨省域省级新区,川渝两地要强化政策协同与创新,按照国务院“放管服”的要求,推动行政审批下放和高效,及时总结亮点举措、经验做法,凝聚工作合力,提升环境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强化联合执法、环境共保共治。双方要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环境共保、污染共治,深化川渝两地联合执法,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毗邻地区开展常态性联合执法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打击各种跨界水、大气、固(危)废物违法转移等环境违法行为,共同建设好川渝的“绿色经济圈”。四是资源就近,信息共享。双方积极推动互享业务培训(高竹新区纳入重庆、四川两地的全部环境培训),共享数据信息,共建环境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实施区域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共建共享、专家团队共建共用),实现技术帮扶,联合攻关,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会议强调,一是要坚持渝广两地协商共管,落实好环境共保联治协议。推动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协同配套、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助力两地生态共建、污染共治、政策协同,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有力支撑。二要坚持渝广两地协同共治,保护好渝广地区生态环境。渝广两地同处长江上游,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共同体,肩负着共同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要进一步强化上游意识、共担上游责任,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协同发力,携手打造高水平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样板。三是要坚持渝广两地共谋发展,巩固好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是中央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的总目标和总要求。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渝广两地将就跨界危险废物转移审批、大气联防联控、数据共享等具体事宜进一步会商。在原来协同合作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探索拓展合作机制。聚焦“水、气、土”三大攻坚战协同发力,打造高水平区域生态环境。此外,两地还将深化执法协作,加强联合执法监管,协同防范和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联合开展跨区域、流域应急演练,共同建设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基地,持续提升区域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以区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两地高质量发展,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碳智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碳智库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碳智库”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