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生态环境部传来好消息,宝安获得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发展,宝安工业高度发达,人口密集,曾是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2016年,宝安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改革创新探索生态发展新路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取得生态文明建设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宝安精准制订长效机制,巩固来之不易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近日,宝安草拟了《宝安区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从顶层设计为宝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锐意进取为全国高度发达工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安经验”,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先锋示范区,以高质量生态环境推动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建设。
打造高度发达工业环境治理的“宝安模式”
自2016年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宝安区在巨大的资源人口压力下,突破历史环境质量短板,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一组数据显示:
宝安4年累计投入环保资金655亿元,全面推动147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措施落地和201项生态工程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区64条河流、320个小微水体全面消除黑臭,水质持续提升,茅洲河历史性恢复地表水Ⅴ类标准。PM2.5连续4年改善,累计浓度降至19.6微克/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升至23.3%,城市绿化覆盖率47%,人均绿地面积16.81平方米,公园总数达183座,绿道网总长436公里,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94%,能耗水耗持续下降……
成绩来之不易。宝安全区生态环境底子薄、负担重,曾是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作为全国最早的工业化、城市化地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全省的人口大区、工业大区,宝安以深圳市1/5的土地(397平方公里),管理了全市1/4的人口(管理人口560万人)和1/3的企业(5.06万家),以及2/3的电镀线路板企业(299家)、1/3的涉VOC场所(800家)、1/4的在建工地(380个)和日均973架次起降的国际机场。
4年来,宝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短短4年时间,还清了40多年的历史欠账,31项创建指标全面达标,逐渐形成了以污染防治攻坚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工业智造升级、以工业智造升级厚植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和谐绿色发展的宝安路径,形成了“茅洲治水”“一水清拆”“正本清源”“环保主任”等一批全国瞩目的环境治理“宝安模式”。
比如,在全国瞩目的茅洲河治理中,宝安在4年间累计投入400多亿元,全面开展茅洲河流域宝安段和三大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其治理成效更获得央视纪录片专题点赞。
在治水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宝安全力攻坚蓝天保卫战。宝安建成覆盖全区、囊括国家、省、市、区4级监管的大气监测网,实现大气环境网格化全覆盖监管,在全区124个社区及重点片区建立190个微型监测站点,深化大气环境质量精细化管控,创新建设共享汽车喷涂车间,PM2.5年均浓度连续4年改善,已降至目前的19.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较2015年改善5.7个百分点。
智慧管控,宝安样板。宝安率先在全省开发运行“河务通”App,建立“一街一站”“智慧环水”“智慧城管”“智慧查违”等智慧系统,全要素在线监控全区124个社区空气质量、275公里河道、485家重点排污企业、380个在建工地扬尘、1000家餐饮企业油烟和违法建筑,实现环境质量网格化、全天候管控,利用平台提供异常事件报警溯源及质量考核技术等跟踪服务,执行实时闭环执法。
4年来,宝安区还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生态环保领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细化到部门、压实到基层。在全国首创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主任制度”,逐步扩大应用到小废水企业、餐饮企业、汽修企业、建筑工地等领域。
宝安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广大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以高质量生态环境推动“湾区核心”建设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绿色作为发展底色,用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城区必将早日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宝安日前还草拟了《宝安区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宝安力争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安全格局保持稳定;区域发展模式持续向节约集约型、质量效益型、绿色低碳型转变,推动建设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提升,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环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完整链条,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规划思路方面,宝安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布局下,发挥宝安作为湾区核心的区位优势,以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为目标,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从污染治理逐步转向品质提升,全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加快推动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靓丽名片,为全国高度发达工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安经验”,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先锋示范区,以高质量生态环境推动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建设。
根据上层规划和政策要求,贯彻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最新工作部署,结合宝安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点、特色和实际,该规划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等五大方面,共计23项指标,包括13项约束性指标和10项预期性指标。
连山串海接城,筑牢城市生态安全空间;蓝天碧水绿岸,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创新绿色低碳,建设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精准专业高效,构建健康安全的韧性城市;科学常态长效,深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多元参与的绿色方式。“十四五”期间,宝安将从5个方面全面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打造优美生态空间,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塑造绿色发展品牌,让“生态宝安”的名片更为闪亮。(来源:深圳特区报)